当前正值“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布局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新起点。在这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建筑防水行业还有哪些亟待加以改善和解决的问题?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十四五”期间又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2020年12月8日,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建筑防水行业年会期间,《中国建筑防水》杂志(下称“本刊”)对行业领导、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先生进行了专访,现将他对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高屋建瓴的看法分享给读者。
一、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朱秘书长您在之前的多次公开讲演中指出,行业的基本格局已定,请分析一下这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十四五”期间,建筑防水行业将迎来哪些重大挑战?又有哪些机遇?
“十三五”时期,建筑防水全行业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转型、创新、融合、绿色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深化质量提升和推动转型升级,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十三五”即将收官,建筑防水行业大格局已经基本确定,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市场结构格局。多年的产品质量提升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标产品已经成为市场主流产品,非标产品市场空间不断被压缩。时至今日,全国公开招投标市场已基本杜绝了以非标产品为招标标的的招投标行为,行业主要企业也基本杜绝了非标产品的生产。
二是行业结构格局。通过行业重组,央企和上市公司纷纷加入行业,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行业市场集中度得以提高;头部企业和联盟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财务状况逐年改善,行业主要上市企业、联盟企业已成为修复行业生态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引领者。
三是行业发展格局。单一材料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转型,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与此同时,全产业链发展也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
四是市场供求格局。大房建、大基建、“两新一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及消费升级等市场需求引导行业发展;标准引领特别是全文强制规范《建筑和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即将落地,行业需求天花板被打开。
五是行业管理格局。行业管理由行政手段转为市场行为,包括卷材生产许可证、准入条件等行政法规的取消以及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标志着行业管理已向质量安全、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等市场调节方向转化。
“十四五”期间,建筑防水行业将进入后疫情时代、后许可证时代以及全文强制防水规范实施时期,同时也将进入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新阶段,无疑将面临诸多重大机遇与挑战。
机遇方面,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将确保建筑防水市场容量稳中有升,“两新一重”、大房建、大基建、老旧改及渗漏修缮等机遇依然存在;行业不断重组将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行业价值;全文强制防水规范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打开行业需求天花板,具有耐久、环保优势的防水材料将赢得巨大发展机遇;行业职业技能提升和产业工人的培育、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机制的探索和建立、行业生态的进一步改善,等等,都将成为行业“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机遇。
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而生的。“十四五”时期,在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下,行业在风险控制,包括企业金融风险、财务风险、投资风险等等,以及生态净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方面,仍将面临着巨大挑战。
二、“十三五”期间,通过政府、协会、企业的努力,行业质量提升成果显著。请问朱秘书长,进入“十四五”,行业产品质量提升的方向和着力点分别在哪里?在新的发展格局和运行环境下,行业推动转型升级的具体思路有哪些?
今后,政府放管服改革肯定还会继续。防水行业下一步的质量提升,在产品方面怎么做,也是我们在一直思考的问题。拿我们防水行业来说,最直接、最严格的管理手段生产许可证制度已经取消,由政府出台行业许可、市场准入等政策做法也不会再有了。
看清了政府这样一种放管服改革的思路,我们要从几个方面去推动行业的提升,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提升,而是全产业链的提升;要推动绿色发展,逐年提高行业环保节能的门槛,建立由第三方机构参与的防水行业绿色认证体系,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建筑,将行业的绿色发展坚持下去。全产业链提升加上绿色发展,将来行业的所谓“非标”也就不再有生存空间。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要通过全文强制防水规范的编制实施,来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以前,行业对工程规范与生产制造端的关系认识很不到位。现在,有了全文强制防水规范,它可以打通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与需求侧高品质趋势之间的实现路径。因为工程规范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是需求侧根据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来提出的,一旦以法规形式强制实施,就要求生产制造端的各方面水平也必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全文强制防水规范一旦实施,不仅仅工程端的地下规范、屋面规范要提升,我们行业的产品标准也都会相应去提升。
在短期内,行业对于产品和系统耐久性、可靠性的评价还不会完善,某个产品或系统还不能从第三方那里取得一个可以15年、20年或25年耐久和安全使用的认证,行业暂时还需要通过提高防水层厚度或道数来满足工程耐久年限的要求,但不会永远这样。我们正在组织相关机构编制满足全文强制防水规范要求的产品耐久性和安全通用规范以及检测方法,同时还会推出第三方认证评价标准。关于“十四五”防水行业的发展方向,我们提的是“四高”:高性能、高耐久、高环保、高可靠性,这是我们的方向。
这里重点说说高可靠性。防水工程作为最终产品,它的高可靠性,涉及很多方面。它不仅仅牵涉到材料的供应,还包括系统的供应,只有全部供应都提供了可靠的产品和系统,才构成一个高可靠性的物质基础,然后还需要设计与施工把工艺、技能、质量保证集成在一起,才形成整个工程端或需求端的高可靠性。
防水工程的高可靠性,材料是基础,而防水产品的高可靠性的实现,需要通过绿色发展,通过标准引领,还要通过整个行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所以,我们提出要搞二代防水装备技术,“十四五”期间将立项研究,解决目前中国防水行业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比如,现在高分子卷材装备主要依靠引进,这些“卡脖子”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实现装备的全面提升。
制造端提升以后,服务端、工程端跟着提升,最后再加上一个质量保证的环节,就构成了一个全产业链提升的路径,这就和我们行业前五年推动的产品质量提升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前五年行业的持续产品质量提升,虽然是行业自拉自唱式的,但是也给了我们很多成果,而这些成果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推动了我们要去做整个产业链的提升。
三、刚才朱秘书长已对全产业链的提升作了深入阐述,包括绿色发展、标准引领、推二代装备技术等,其中也提到了质量保证环节。对于行业推动建立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机制,倒逼制造端和工程端提供高可靠性产品、系统和施工服务,提高防水工程质量,降低防水工程渗漏率,今后行业打算如何做?您有哪些想法?
在建设工程领域,建立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防水行业没有办法去主导,但我们一定要去推动。如果我们不去推动,就可能长久跨不出从0到1的这一步。我们要先让它有,然后再慢慢去完善、健全,再变成一种制度或机制,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行业已经有人在做一些尝试,但这种尝试还都是一些个体行为,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规律,变成一种行业行为,然后去推动它成为一种制度。
最近深圳住建系统有一位主抓“十四五”规划的领导,在一次会议上专门提出来,深圳建设工程领域的质量提升和防水有很大关系,防水是基础,如果房子都在漏,那就不叫质量提升。所以这位领导给深圳防水协会下了一个课题,要求协会制定一个遏制建筑渗漏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目前,在住建系统,有些专家提出,先对现有的施工工艺进行提升,然后倒逼材料提升,工程的渗漏率就可以降下来了。我认为,这里面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制度不健全。首先必须有一个好的机制,这个机制可以推动材料和施工工艺两侧同时发力,质量才能上去。光一侧发力,光是提出一个最优化的工艺,如果材料没跟上,工人施工技能也没跟上,防水工程最终责任人的质量责任险不确定,是肯定不能解决建筑渗漏问题的。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就是说我们不能只是光在这里喊质量提升,一定还要有一个所谓“场景的描述”,就是到2025年那个点的时候,建筑渗漏的遏制达到怎样一种程度?防水主体寿命延长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对此要有具体的描述,这也应该是行业“十四五”规划中可以进行考核的具体目标。所以对于工程质量的提高、降低工程渗漏率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找到这样一个路径,建立这样一种机制,最后成为一个制度;不管我们的起点在哪里,但是我们的目标已经确定是在那里,然后我们在接下来的“十四五”就努力去做这件事情。
其实,从机制上去提高防水工程质量,我们也一直在呼吁,一直在参与政策建议。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接了住建部的一个关于如何提高我国建筑防水工程标准和质量的课题。在提交的课题报告中,有很大的篇幅讲述了国外屋面和防水行业的质量管理办法、质量保证体系的现状与实施经验,同时也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了设想与建议,主要有这么三点。
第一点就是要在建筑规范中明确规定建筑防水工程的设计使用寿命。这一项工作,从2017年开始我们一直在推,到现在全文强制防水规范终于把它定了下来。防水工程设计使用寿命有了具体规定,对下一步开展产品标准提升、质量提升,推动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促进。
第二点就是要推动建立认证制度。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想要真正引入保险公司,必须要有认证制度。国外保险制度领域对屋面和防水企业是有认证和评级的,而国内还没有。如果没有认证,没有一家保险公司肯给你5年、10年、15年的工程质量保险,除非你先将大笔钱压在保险公司,如果漏了就先拿这个钱来赔。这样的做法,不是我们行业想要推的。我们必须要把风险转移。我们在保险那里花钱,是要把未来的风险降低。而真正将保险引入进来,认证是最有效的一个手段。
第三点就是大企业必须先行。我们呼吁,在“十四五”,行业大企业要做产品质量保证年限公开承诺的先行者。这是国外的成熟经验,在美国和日本,在产品包装上都会直接印上保证10年、20年或30年这样的标识。这样写,就是企业对社会的公开承诺。
要建立一个市场准入的门槛,这个门槛就是我们说的普遍承诺的最低质量保证年限。在美国,很多州都有它自己的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方面的法律规定,2年到5年不等,那是最低的。企业如果拿最低的质量保证到市场上去做,没有人会接受,因为市场上普遍都是明显高于法律最低要求保证年限的产品,这就是“市场准入”。那么企业怎么知道自己的产品有15年、20年或25年的耐久性能呢?这就需要第三方认证,而第三方认证机构要开展这一块工作,又需要一套符合全文强制规范要求的“防水材料(系统)耐久性评价方法和认证标准”。
目前,我们行业还没有一个第三方的评估产品和系统耐久性的试验方法或认证方法,因此还没有办法来证明一种产品和系统具有若干年耐久使用的能力。但我们已经开始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了,也期待明年可以做出来,然后开展第三方认证,可以给到企业一个其产品或系统能够满足15年、20年或25年耐久使用的第三方认证,也给保险公司一个承保的要件。
另外,在保险这一头,我们将与保监会、保险经纪人或代理机构去做大量的沟通、协商,促成在国内开出一个专门针对防水工程质量的险种,或者在目前已有的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险中去体现渗漏保险这一块,这都是一些技术问题。总之,我们要通过这样几个方面来对建立防水工程质量保证和保险机制找到一个起点,然后从这个起点开始走下去。
四、“十三五”以来,建筑防水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一方面,头部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行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跨界资本强势进驻。请问朱秘书长,在此背景下,行业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创新经营,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行业集中度提高以后,行业的中小企业如何生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话题。从宏观方面来讲,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目前到了一个发展战略很难抉择的时期,他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发展难度越来越大。我在和协会青年分会的一些年轻企业家交流时,也向他们提了一些方向。
首先一点,你不能够局限在自家企业、自己的圈子里,不做井底之蛙,一定要走出去多看看。重点看两种企业,第一个要看的是我们行业的领头企业怎么做的。比如说,行业今后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那么目前东方雨虹就是做得最好的,他们的芜湖工厂就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样板,智能化程度很高,生产智能化、仓储智能化,从生产线下来一直到装车,全部都是智能的。这次年会后,青年分会的80余名青年企业家就会组队去东方雨虹芜湖工厂学习他们的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经验。第二要看行业内和你体量差不多的做得优秀的企业,看看他们在转型升级上是怎么脱颖而出的。比如说,四川威盾和北京远大洪雨,都是由年轻人掌舵的中小企业中做得好的。因此,并不是说中小企业都不行,其中也有成功转型升级的,值得其他中小企业学习。
第二点,已经有一些中小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比如说,我本身的品牌影响力比不过大企业、大品牌,我自己的实力也有限,不可能去做集采,也不可能给经销商垫那么多的资金,但我有专长,可以做“专精特新”,也可以给大企业做系统配套。
第三点,中小企业既可以抱团取暖,还可以走产能共享之路。现在有几个企业,有不错的技术和装备,就是市场份额很小,在协会的帮助下,他们做了产能共享,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在不少大企业都在追求规模上一个新的台阶,需要快速增加产能,通过对接,有些中小企业就可以为大企业做代工。像富士康那样的大企业也在做代工,何况中小企业呢。代工也可以发展得很好,只要你专业、品质过硬、成本低,就可以成功。
产业集中是趋势,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变小不可改变。不要一味走跟随模仿、低价低质之路,那一定是一条死路。需要改变思维,要么在“专精特新”上做文章,做出特色来,要么去为大企业做系统配套服务,要么抱团取暖、产能共享。当然,现在青年分会的一些年轻人搞联合、搞集中采购,然后降低成本、保证供应,这也和抱团取暖同一种思路,也是可取的。
其实,在这三条路中,我最看好中小企业借鉴国外行业发展经验,转型去做系统配套服务。在美国国际屋面展(IRE)上,全部展商有400来家,但防水材料主要供应商超大企业总共就10来家;剩下的300多家基本都是做系统配套件的,各式各样、各种用途的系统配套件都有,来满足防水系统高可靠性、高耐久性和高品质的各种需求。但这样的系统配套件企业在中国非常少,比如天津滨海澳泰做的各种屋面工程预制件,在美国非常多;再比如,国内专门做收边压条的,做人孔、女儿墙盖板的,做工具的和施工设备的,做得好的找不到,而在欧美就很多。总之,在目前中国,对系统配套这一块关注很不够,这是我们一个非常大的不足。
为什么会形成目前这种局面?是因为每一个企业都觉得做这一块是没有效益的,他宁愿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去做低价低质的竞争,所以我觉得行业协会还有很多引领的空间。比如,比起国外来,我们的防水规范还做得太粗糙。我们协会原来设想学习美国屋面工程协会(NRCA),要培养一支非常好的技术队伍,除了编制行业规范以外,还要出大量施工指南。可能工程规范里的一句条文,它的实施对应着系列具体技术要求,这就需要有一个详细的书面文件来指导它的实现,这个文件就是施工指南,它告诉你怎么把规范中的那句条文用一步步实际操作来完成。这样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会用到很多各种功能的配件,才能达到规范的要求。这一块,恰恰是中小企业最应该去做的,而且做好了以后,可以不止为一家服务,可以服务N家。
我认为,将来中国真的要有几百家企业在专门做各种配套件服务,对防水系统可靠性的提高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五、协会从2013年开始,已连续八年举办防水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有效推动了行业重技兴技之风的形成。最近,协会表示,将在明年举办中国青年屋面工(防水工)冠军赛。请问,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背景下,举办中国青年屋面工(防水工)冠军赛的目的与意义何在?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2017年,第65届国际屋面联合会(IFD)大会上,中国北京获得了2020年世界青年屋面工冠军赛主办权。受疫情影响,原定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2020年世界青年屋面工冠军赛被迫推迟。
大赛推迟了,正好可以让我们准备更充分。所以,刚刚召开的协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我们通过了从2021年起设立“中国青年屋面工(防水工)冠军赛”的议案。
举办国内冠军赛除了进一步促进行业施工技能水平提升,培养和选拔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推动行业高技能人才建设,以及吸引更多青年人从业等目的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与国际赛事接轨。明年举办的国内冠军赛将完全参照世界青年屋面工冠军赛的赛事要求和规则,做到与国际赛事完全同步。
从长远来说,国内冠军赛的持续举办,无疑将为中国在世界青年屋面工冠军赛中取得优异、可喜成绩打下坚实基础,也将为中国由防水大国向防水强国迈进打下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青年屋面工冠军赛中获得金牌数量多寡是衡量是否为防水强国的标志之一。
六、行业治理得好不好,行业协会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行业协会中,以行业领军企业为主要组成的会长、副会长单位则起着关键的示范作用。刚刚闭幕的2020中国防水行业年会上,选举产生了协会新一届理事会负责人,大部分来自企业。这些担任协会领导的企业家,几乎都来自行业领军企业,他们今后在规范市场、引领行业、建立诚信体系方面应该发挥怎样的表率作用?
在刚刚闭幕的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的新一届理事会负责人在李卫国会长的领读下,宣读了就职誓词。誓词共五条,其中就有“引领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率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行业秩序,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强化行业自律,提升行业价值”“优化行业生态,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效益”“主动接受政府、会员、社会和媒体的监督”等承诺。
可能在明年四月份的时候,协会将发布第八届理事会领导人共识,这样一个共识是要经过大家讨论通过,每位领导人都确认后才会发布,一旦发布,就对大家形成一种约束作用。协会新一届理事会领导集体共由30人组成,其中70%来自生产施工企业,代表行业头部企业,因此,不久后将要达成和发布的领导人共识,在规范市场、引领行业、诚信建设等方面作出承诺和倡议,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七、最后,您作为行业领导,请寄语行业未来发展。
未来5年,行业将重点推动数字化转型,构建“智能工业+工程服务+质量保证”的全产业链制度。而行业远景目标则是在2035年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防水强国。
世界防水强国有这么几个标志:具有与发达国家接轨的防水体系和制度;实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防水规范和产品标准;众多大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有企业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前3~5名,若干制造商成为世界级企业,并进入世界排名前20,在国际组织中有一定话语权。对照这样的目标,目前我国防水产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过去的五年,我们以努力换取成就满满。接下来的五年、十五年,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