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面积85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68.2万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药、白酒、老庄三大文化的发祥地,先后诞生了老子、庄子、华佗、曹操等彪炳史册的先哲名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五禽戏之乡,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4A级旅游景区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2项。近年来,亳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一都一区一基地、一城一市一中心”建设,深入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发展系列政策,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持续保持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6亿元,同比增长4.1%、居全省第4位;财政收入217亿元,增长1.7%、居全省第八位。2021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加快、稳中趋优、稳中向好”态势。上半年,纳入统计的2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6项增速居全省前八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1%,居全省第七位、皖北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4.6%、高于全省6.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皖北第一位。6次获国务院通报表扬,连续5年在省对市综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连续5年获省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称号,连续5年获脱贫攻坚年度成效考核“好”等次,连续3年获省稳增长贡献奖。
一、区位优越、资源丰富,承接产业转移基础条件得天独厚
1.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区域中心城市,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自古就有“南北通衢、中州锁钥”之美誉。境内拥有5条国道和18条省道,京九、徐阜铁路和济广、宁洛、泗许、济祁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商合杭高铁穿境而过,涡河航道提升工程加快实施,亳州机场即将开工,阜蒙淮城际铁路亳州段加快建设,亳蒙高速公路顺利开工,亳蚌(亳州-蚌埠)城际铁路纳入长三角铁路网建设“十四五”实施项目,亳许(亳州-许昌)城际铁路正在加快推进前期,1小时皖北城市经济圈正在形成。
2.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商品棉、商品油、商品用材林生产基地,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安徽省首个吨粮市和小麦亩产千斤市,年粮食总产约100亿斤、占全省的1/7。是新兴能源城市,已探明煤炭储量53亿吨、占全省的17%,目前生产矿井3对、在建2对,核定年生产能力1280万吨。境内人力资源丰富,现有劳动力总量280万人,本科、高职和中职院校29所、在校生7万人,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开工建设。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常住人口约500万人,200公里半径内覆盖近1.2亿人。
3.产业鲜明、独具特色。是闻名全国的“中华药都”,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唯一的国家中药材检测中心,拥有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中药材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0万亩左右,药品生产许可企业203家,落户全国药业百强企业69家,被列为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正在全力向“世界中医药之都”迈进,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白酒产业美名远扬,有以古井集团为代表的白酒生产企业达160多家,白酒年产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荣获“世界十大烈酒名产区”荣誉称号,2020年白酒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享有“华夏酒城”之誉。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升级,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88家,年粮食加工能力400万吨以上、居全省第一位,金沙河面业等一批总投资20亿元以上粮食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成功打造上海市外(蒙城)蔬菜主供应基地,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7个。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今年上半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总收入恢复程度均居全省第三位。初步形成了以现代中医药、白酒、农副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为主导,以煤炭采选及电力生产、汽车制造和零部件加工、纺织服饰等产业为重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创意、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
4.功能完善、空间巨大。城市功能完善,市中心城区规划面积2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8平方公里,三县县城建成区面积114平方公里,城乡路网、电网、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极大提升,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以国省干线公路、高速公路为基础,普通铁路和高铁为支撑,航道和航空为补充的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5G网络实现市中心城区和三县县城主要区域全覆盖,城市承载力大幅提升。开发区建设成绩显著,全市共有省级开发园区6个,总规划面积190平方公里,产业转移承载空间巨大。
5.规划完备、方向明确。聚焦“一都一区一基地、一城一市一中心”发展战略,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形成了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土空间规划为骨干,以50项市级专项规划为支撑的未来发展蓝图,全面擘画了亳州市“十四五”及更长期发展图景。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引领、产业为重,修编了6个省级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主导产业发展明确、层次鲜明、引领性强的产业规划格局,其中《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2020—2030年)》经由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由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实施,力争到2030年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中医药之都”。
二、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1.加强谋划布局,着力构建全市域承接格局。市本级和三县一区开展了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编制完善城镇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亳州市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专题研究,编制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亳州市开发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注重科学布局,错位承接,构建全市域空间承接格局,六个省级开发区编制(修编)了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大会在我市召开,亳州高新区、谯城经开区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进入30强,亳芜现代产业园区荣获“安徽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称号。
2.提升承载能力,着力打造高能级承接平台。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六个省级开发区标准化建设,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全市六个省级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到近130平方公里,路网、电力、热力、通讯等基础配套进一步完善,全部实现了“七通一平”,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作为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试验区的亳州高新区统筹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打造成为现代产城一体新区。截至2020年底,全市开发园区入驻企业1038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6家、高新技术企业17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57家,2020年实现经营(销售)收入1987.8亿元。谯城经开区列入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培育名单。亳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国务院已批转科技部办理。
3.推进合作共建,着力探索多样化承接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六个省级开发区与沪苏浙相关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20个。推进共建现代产业园区,以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园区为抓手,吸引沪苏浙资本、技术、品牌等要素向我市开发区集聚。完善园区合作共建机制,采取“区中园”“园中园”等方式,发展“飞地经济”,首批纳入省“长三角省际合作园区”的亳芜现代产业园区与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合力打造的五金机电产业园建成,来自浙江的30多个项目签订入驻协议。
4.聚焦主导产业,着力加快全流程承接步伐。精准化开展产业招商,成立“双招双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领导联系对接企业“周统计”、创新设立“招商引资市长接待日”制度,运用资本的力量为每个产业专班对应配套一个产业基金和一个产业协会,建立市县贯通、左右沟通的顶格协调机制,今年1-7月份,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48个,总投资596.3亿元、增长43.7%;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8个、总投资199.2亿元;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145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591.8亿元、增长11.1%;其中,来自沪苏浙投资的项目76个、占比42.4%,实际到位资金250.9亿元、占比42.4%。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创新开展“招商项目落地集中攻坚月”和“项目建设进度集中攻坚月”活动,实施新开工项目“三个月滚动实施计划”,力促项目及早开工建设,今年1-7月份,992个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75%,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居全省第二位、开工率居全省第四位、竣工率居全省第一位。
5.强化要素投入,着力强化全方位承接保障。强化资金支撑,2020年成功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84.6亿元,直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54亿元,发放疫情相关贷款6.6万笔、395亿元,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9.1%、居全省第一位,新增各类挂牌企业127家,实现直接融资193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1%、17.1%,分别居全省第四、第五位;存贷比91.84%,居全省第四位;实现直接融资172.8亿元,居全省第三位、皖北六市第一位。全力保障项目用地,2020年全市出让工业项目用地187宗、共计9700亩,今年上半年组卷上报建设用地51批次、7605亩。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2020年举办线下招聘会515场,服务各类用人单位8582家,全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近1.5万人,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需求。
6.锐意改革创新,着力打造最优化承接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由改革前的73项精简至20项,企业投资工业类项目申请材料由259项精简至23项,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55个工作日,工程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重点企业五级包保”活动,在全国首创“税信通”联合激励机制,在全省首创“免申即享”平台、率先设立“政务找茬”窗口,“一照通用”“一机通办”和“免申即享”等举措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专刊介绍经验做法,为企服务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在2020年度省对市考核中,亳州市“四送一服”工作获得优秀等次,居全省第三位,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七位,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政务服务等3项指标获评为全省标杆。
三、“双招双引”政策“含金量”足、力度大,用心用情打造产业转移投资福地
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亳州市、县(区)和各载体均出台了优惠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招商政策,覆盖工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招才引智等领域,形成完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政策体系。市本级出台:亳州市工业项目招商引资扶持奖励办法、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亳州市支持药品研发及生产经营若干政策、亳州市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建设工作推进方案、亳州市促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奖扶办法、亳州市促进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和生产扶持政策暂行办法、亳州市促进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和生产扶持政策、市外知名企业并购本市药业企业扶持政策、亳州市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商引资扶持奖励办法、亳州市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扶持奖励办法、亳州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亳州市招才引智实施办法、亳州市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细则、亳州市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亳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亳州市支持新兴工业强市建设若干政策、亳州市落实支持技工大市建设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等,共19项政策。主要优惠政策摘要如下:
1.工业项目实施三大奖励政策。用地财政奖励方面,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价格11.2万元/亩,固定资产投资在6000万元、1亿元、2亿元以上的项目,分别给予每亩5万元、8万元、9万元的财政奖励,同时对建筑容积率不低于1.2的新建工业项目按照提高比例,再给予节约用地奖;税收贡献奖励方面,对企业实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两免三减半”,对新建工业企业高管人员5年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100%等额奖励;大项目奖励方面,投资额1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建设三层及以上生产性厂房最高给予300元/平方米奖励,生产性设备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最高给予设备投资额35%的补贴,对总投资2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和重大上市培育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予以特别政策支持。
2.药业项目实施专门扶持政策。为推动“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对药业产业予以特别扶持:设立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对中成药、配方颗粒类项目,最高给予设备投资的100%(或固定资产投资的15%)的奖励,单个企业最高支持3000万元;对提取物类项目单个企业最高支持1000万元;对中药保健品、中药功能性食品及医疗器械类项目单个企业最高支持500万元。出台《亳州市支持药品研发及生产经营若干政策》,对于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含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研发,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承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销售结算在本市,按研发费用的50%予以扶持,单个品种扶持总额分别最高不超过1.2亿元、5000万元;通过转让方式并在亳州注册生产销售的优势药品,按该品种实际转让费用或评估价格的50%给予扶持。对市外药企在亳州设立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年纳税达到500万元以上的,自企业运营之日起依照其对地方财政贡献给予最高不超过80%的扶持奖励。同时,在鼓励保健食品加工、医疗器械生产、培育中药大品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进入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市外知名企业并购本市药企等方面给予系列重大优惠。
3.对在亳来亳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创业团队予以各类补助补贴。对全职来亳的五类高层次人才补助补贴分别为:一类高层次人才给予300万元安家费和连续5年每月2万元生活补贴,总计420万元。主要对象为“两院”院士,在学术技术界、某领域开拓人、奠基人或有重大贡献科学家等;二类高层次人才给予150万元安家费和连续5年每月1万元生活补贴,总计210万元。主要对象包括国家“万人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学术学科带头人、首席科学家等;三类高层次人才给予80万元安家费和连续5年每月5000元生活补贴,总计110万元。主要对象为国家部委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科研平台负责人或项目主持人,省级突出贡献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或者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人才;四类高层次人才给予50万元安家费和连续5年每月3000元生活补贴,总计68万元。主要对象为具有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五类高层次人才给予40万元安家费和连续5年每月2000元生活补贴,总计52万元。主要对象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对全职来亳急需专业硕士研究生等急需紧缺人才给予连续5年每月1000元生活补贴,总计6万元。此外,对通过技术服务、业余兼职、担任顾问等柔性方式为亳州市工作的各类人才,除用人单位待遇外市财政按工作月份分别给予每月3000元到2万元不等的生活补贴。人才创业团队扶持政策:对自带技术、项目来亳创办公司或与市内企业共同设立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或高新技术产品的3人以上、股权占比不低于20%的人才创业团队,经费资助额度为创办企业投入该创业项目自筹资金的10%,最高100万元。对团队带头人为“两院”院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或专家组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或相当层级专家的人才创业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最高200万元经费资助。
四、重点承接产业和重大招商推介项目
重点承接产业
聚焦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重点承接中医药制造、中医药服务等大健康和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聚焦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重点承接农产品和食品生产加工产业;聚焦打造新兴产业集群,重点承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创意产业;聚焦建设“皖北汽车农机制造基地”,重点承接装备制造产业;聚焦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重点承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聚焦建设“文化旅游强市”,重点承接旅游产品研发生产和文化创意产业;聚焦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重点承接现代服务业。
重点招商推介项目
1.重大园区基础设施招商项目。亳州机场临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利辛经开区长三角产业转移纺织工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谯城经开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项目、谯城经开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
2.重大现代制造业招商项目。亳州高新区重大现代中医药生产制造项目、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电子产品制造项目、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新型环保材料项目、蒙城汽车智慧产业园项目、蒙城建材家居智能化产业园项目、蒙城经开区集成爬架装备产业基地项目、蒙城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谯城经开区现代中医药产业园项目、谯城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3.重大现代服务业招商项目。亳州高新区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蒙城县电商快递物流产业园项目、蒙城县汽车城项目、利辛县铁路和港口粮食物流园项目、利辛县物流园建设项目、谯城区商业综合体项目、蒙城县通用航空产业园项目、蒙城县庄子文化产业园项目、谯城区城父千年古镇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开发项目,谯城区华佗特色小镇项目、蒙城县农业嘉年华及特色小镇建设项目。
4.其他重大招商项目。亳州高新区中医药学院(学校)项目、谯城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亳州市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一期项目、谯城区古井镇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
摘自:安徽省工商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