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志远就全国人大代表洪杰“关于推进种植屋面助力碳中和”的建议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他表示,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是温室气体排放猛增,引起温度上升,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氧化亚氮(N₂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与三氟化氮(NF₃),常规的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又以二氧化碳最主要。
“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约106亿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了“十四五”期间生态环保的工作目标,包括森林覆盖率达到24.1%;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3%,单位GDP能耗为0.571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为0.411kgCO2/USD。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我国将未来五年将会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各类主体依据标准规则,实施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管理,全面实现各类绿色节能低碳行动及其减排成效的可测量、可报告、可验证(MRV)。
统一的温室气体核算标准,是摸清碳排放家底的重要标准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7/SC7)已制定了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系列标准(ISO 14064-1和ISO 14064-2)。相关标准规定了组织层面和项目层面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相关量化、监测、报告和核查方法。此外,ISO14064-3、ISO14065、ISO14066等国际标准还规定了温室气体声明的审定和核查、审定和核查机构的要求、温室气体审定核查团队与人员能力要求等,构成了国际通行的温室气体核算标准体系。
ISO/TC207/SC7于2020年2月启动国际标准《碳中和及相关声明实现温室气体中和的要求与原则》(ISO14068)的制定工作。预计要到2023年才能正式发布。各国专家的普遍共识是首先要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不是主要通过抵消活动去实现碳中和,即减排优先于抵消。应该看到,“碳中和”作为一个新概念,暂时还没有国际普遍认可的精准内涵,同时存在大量未达成共识的技术问题,ISO 14068标准的推出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从标准化的角度看,在碳中和的概念和量化评价方法未达成普遍一致之前,宣称实现“碳中和”或推出“碳中和”相关产品和服务,有失严谨。
我国GB/T 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于2015年首次发布,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算什么,怎么算”提出了统一要求。依据GB/T 32150,目前还制定了发电、电网、钢铁、化工、电解铝、镁冶炼、平板玻璃、水泥、陶瓷、民航、纺织、煤炭等12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系列国家标准。包括:GB/T 33760-2017《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通用要求》、GB/T 32151.8-20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8部分:水泥生产企业》、GB/T 32151.10-20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0部分:化工生产企业》等。
核算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摸清碳排放家底,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所有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主体(企事业单位等)都必须首先系统性了解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理清排放清单编制的要素、流程、方法、相关假设等,识别排放来源及数量,确定各类数据的监测方法,为所有工作建立量化、精准的数据基础。
根据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目的,报告主体应确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与涉及的时间范围,明确工作对象。报告主体应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核算边界的确定宜参考设施和业务范围及生产工艺流程图。核算边界应包括: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等。其中,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应单独核算并在报告中给予说明,但不计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从国家发展要求看,防水行业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为了减少碳排放,防水行业自身的“煤改气”“煤改电”成效显著,同时要继续提高工业能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防水行业要大力采用可再生能源,如: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源等,减少煤炭使用。强化绿色工厂建设,降低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排放,减少环保处理过程的碳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和耐久性,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延长生命周期,废弃物回收利用等资源节约,降低单位寿命产品碳排放。减少施工过程的碳排放,减排降耗。提高企业的绿化率,中和碳排放。
防水行业还要为社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产品,积极配合绿色建筑推广,大力发展提供绿色产品、绿色建材。同时为种植屋面、光伏屋面、热反射屋面等提供相应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使建设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适时发展碳金融,关注并用好绿色金融体系,通过资本撬动,购买绿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