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10余年的普遍式快速增长后,防水行业在2021年进入了“下行通道”。虽然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有一部分企业依然实现了较为良好的业务增长,但在此过程中,行业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及矛盾也不断显现。尤其是面向未来,防水行业面临着不确定性的冲击,面临着是否能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行业内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监管政策、市场竞争环境、技术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记者盘点了2021年度防水行业关键词,以期通过分析影响2021年防水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展望2022年发展新趋势。
一、碳达峰、碳中和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双碳”逐渐走入公众视野。
随后10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短短7天内,连续三份中央文件都对建筑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紧迫性不言而喻。
点评:
目前建材行业碳排放的重点放在了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对防水未做过多要求,防水行业相对来说减碳的压力没有那么大。
从国家发展要求看,防水行业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同时要继续提高工业能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施工过程的碳排放,减排降耗。防水行业还要为社会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产品,积极配合绿色建筑推广,大力发展提供绿色产品。
住建部下一步将制定强制性标准,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在适宜的气候区,全面强制推动超低能耗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采用高性能门窗,良好的保温隔热技术使建筑围护结构做到高性能,减少建筑用能,再通过大幅度提升建筑用能系统的效率,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做好开源,直接给建筑供能,有效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
超低能耗建筑如果漏水,建筑的保温隔热肯定不达标,所以防水企业应该对超低能耗建筑加以关注和研究,做好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
二、跨界防水
从2020年开始,涂料龙头三棵树、保温龙头亚士创能和石膏板龙头北新建材先后跨界进入防水行业。建筑防水行业逐渐成为我国消费建材的优质赛道,在极短的时间内,资本市场的目光聚焦于防水行业,但香饽饽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2021年6月中旬,管业龙头中国联塑悄然收购中油佳汇。
8月24日,西卡中国宣布收购深圳市蓝盾控股有限公司70%股份,补充西卡现有的产品组合。
9月10日,混凝土外加剂龙头苏博特宣布投资1.2亿元建设高性能建筑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推动“刚性防水”业务向“柔性防水”业务的延伸。
10月底,工程机械巨头中联重科宣布,将在芜湖投资15亿元,建设科技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全球领先的砂浆生产线、防水及保温节能材料生产线。
此外,立邦中国也已在山东、河南两大生产基地建设了防水材料项目。
点评:
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防水行业居然跨界涌入了八大行业龙头,加上“行业土著”东方雨虹,九大行业龙头会猎于防水行业。
目前北新建材和三棵树已经站稳脚跟,或正在跻身头部区;中国联塑雄心勃勃,防水板块有明确的香港上市计划,有可能成为黑马;西卡的新防水业务面临赛道的选择和定位,鉴于其本土化成绩斐然,这家瑞士品牌值得期待。
北新建材、三棵树、西卡、联塑等企业选择了最近的那条路——兼并收购防水企业,成为快速扩张、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
亚士创能、苏博特、中联重科、立邦则选择最远的那条路——自建工厂,从投产到渠道建设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未来怎么样,还很难说。
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已成为行业内企业无法回避的命题,除去原有同行间的竞争,不同细分行业内企业的跨界、跨地域、跨业务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此外,还会面临来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跨界竞争。
无论是上市还是重组,都将与资本运作密切相关。为更好地拥抱资本,防水企业如何走好从技术到“技术+管理+资本”的发展道路,终将成为必修课。
三、应收账款
当前房地产行业和相关政策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建筑已逐渐进入由增量转存量的时代。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多年埋下的问题,在政策调控下暴露出来,恒大、华夏幸福置业、蓝光、花样年、当代置业、泛海、阳光100等多家房企困于债务,频频爆雷。
大型防水企业的销售收入大部分来自房地产企业的战略集采。房地产的问题传导到防水行业,导致防水企业的呆坏账增多,利润率下滑,资金链紧张,防水行业风声鹤唳。
从去年三季度的财务报表看,东方雨虹、科顺股份、三棵树、北新建材、亚士创能、凯伦股份等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风险上升。这给行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霾。
点评:
“三道红线”压力下,房地产企业日子比较难过,以往依赖于跟房地产紧密合作的防水企业惨遭重创,面临收款难、坏账计提增加、以房抵债等问题。
短期来看,部分房地产企业爆雷确实带给防水行业一定的损失,款收不回来,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
尽管房地产行业出现了波折,去金融化属性的预期仍在,但未来房地产行业将稳健前行也是社会各界的共识。市场下行回调,商品房回归居住属性,房地产行业的防水市场仍有发展机会等待发掘。
从长期来看,部分房地产企业爆雷的情况迫使行业企业重新审视行业的生态模式和发展路径并作出改变,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以资金换市场的运营模式并不能长远,企业需回到技术本身,探索出为结果负责、改变渗漏现状的商业模式,这才是长久之计。
防水产品科技含量有多高?投入研发的费用有多少?真正由“科技”贡献的利润有多少?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发展的企业又有多少?是时候认真思考这个行业的未来了。
四、光伏建筑一体化
2021年,东方雨虹、凯伦、科顺、北新防水、三棵树、飞鹿等龙头企业纷纷杀进新能源赛道,进军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
东方雨虹先后与安徽信义、晶澳太阳能、上海晶日太阳能、瑞和股份、中绿能(天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包括新建及修缮改造在内的光伏防水一体化市场营销。
7月12日,凯伦发布了“CSPV全生命周期光伏屋顶解决方案”,并与道达尔远景能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等10家新能源和相关产业链服务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后,凯伦还先后与联盛新能源、苏州中鑫、葛洲坝集团电力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2021年12月,三棵树与森特股份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绿金刚三大光伏系统解决方案。当月,三棵树绿金刚光伏屋面系统(SGW系列热塑性聚烯烃TPO)成功入库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
点评:
现在市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BIPV产业链,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屋面的防水质量或将成为未来BIPV需要克服的痛点和难点之一。作为BIPV的基石,屋面防水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光伏整体系统的使用寿命。
BIPV时代已经来临,这给了防水行业一个登上风口的机会,也对现有防水材料的防火和耐老化性能提出了挑战。
对防水行业来说,BIPV的推进会倒逼防水企业进行材料研发创新和防水施工质量的升级,打开高品质防水材料需求的天花板。
目前,防水企业面临着发展环境、游戏规则、竞技赛场的种种变化。顺势而为,可以跳上新的发展台阶;若漠视变化、墨守成规,在原有的做法上不断加力,则可能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面临生存之忧。面向未来,企业需要有效探索差异化的业务布局。
五、涨价潮
2021年以来,“涨价”一直是防水行业居高不下的话题。由于石油沥青、乳液、SBS等各类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再加上物流运输等各项成本同步提高,推动了防水企业经营成本出现大幅增长。
除了原材料接二连三涨价外,同时涨价的还有人工费用和包装材料。另一方面,国内多地区实施能耗双控,限电、停产无疑又对涨价起了助推的作用。
为应对原材料成本上涨,东方雨虹、北新防水、科顺、凯伦、阿尔法、雨中情、卓宝等诸多知名防水企业年内纷纷宣布调价,从2021年年初到年末产品涨价的消息见诸各企业公告。
点评:
表面上看是因为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增加,但增加的成本不能顺利传导到下游应用端。即便涨价函满天飞,真正能涨到实处的却很少,导致防水企业普遍增收不增利。
实际上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还是供需失衡所致,给低价恶性竞争埋下伏笔。大部分企业技术工艺趋同,绝大部分产品同质化。真正做到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太少。
对防水企业而言,要真正化解成本压力,还需要从多维度、多角度去考量、去努力,不单单是产品提价就行得通的,必须通过产品品质的提升、科技研发创新、服务的增值、品牌的溢价、供应链的优化等多方面去实现利润的增长。
六、产能布局
2021年,以东方雨虹、科顺、北新防水、卓宝、凯伦、三棵树等为代表的头部防水企业生产基地布局全线打响。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至今,东方雨虹累计发布了15则对外投资公告,涉及的投资额超过200亿元。公开资料显示,东方雨虹在建及待建生产物流基地共18个,加上已建的32个生产物流基地,未来将在全国布局50个生产物流基地。
同是产能扩张,北新建材采取的方式则是收购和自建相结合。根据北新建材在“十四五”期间预计要建设30个防水基地的展望来看,在今后5年内北新建材依旧会保持高速扩张的态势。
此外,凯伦股份投资15亿元高分子产业园投产。科顺、卓宝、宏源、九阳、鲁鑫、三棵树、凯伦、亚士、辽宁大禹、禹能、威盾、华宇、华瑞、睿睿等防水企业也扩大投资,或新建生产基地、或新增生产线、或升级装备。
点评:
防水企业完善生产基地布局和产品结构,是基于企业发展自身的需求和对未来市场的预判,说明防水行业企业是看好未来的防水市场的。
目前房地产市场进入了稳增长时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降幅均达10%以上,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19.9亿平方米,下降11.4%,住宅新开工面积14.6亿平方米,下降10.9%。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2022年房地产新开工下跌10%~12%、房地产投资下跌约5%。
不过市政工程、桥梁、机场、码头、高铁、地铁等基建项目、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老旧小区改造等依旧可以为防水行业带来新机遇。综合考虑,防水总体市场体量应该相对比较稳定。
在蛋糕不变的情况下,分蛋糕的人变多了,除了行业“新入者”的竞争,行业原有的企业间也在不断博弈。头部防水企业势必利用自身一切资源,增强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化解过剩产能去抵抗潜在风险。行业“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对新一轮产能过剩风险的累积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
七、限制使用
2021年5月开始,成都、邢台、宜昌先后发布政策,明确要求防水企业优选优质防水材料,不得使用明令禁止的防水材料,大力推广新技术应用,优先采用高分子防水材料、水性防水涂料;严禁使用溶剂型防水涂料;同时限定建筑物的防水质保期等。
7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淘汰危及生产安全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目录(第一批)(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限制使用沥青类防水卷材热熔工艺。
点评:
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作为我国最量大面广的防水材料,任何政策的出台都需要谨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有关部委近20年来一直将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列为鼓励类产业,政府主管部门将其列为禁限,对行业的打击是很大的。
现在最怕的是各省区市在节能环保“双碳”的背景下会层层加码,如果全面限制和禁止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这对行业来说将是致命性的。全产业应高度关注,并积极反映企业诉求,维护行业权益和企业根本利益。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工艺、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已成为大势所趋。行业企业也要加强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技术的研究,通过更多工法,满足工程施工安全和节能环保绿色的要求。
八、原材料供应
2021年,原材料大幅涨价让更多防水企业注意到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
2021年7月5日,北新建材、科顺股份、凯伦股份签订防水行业供应链战略合作协议。三方拟共同出资5000万元设立一家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成立后将负责股东各方通用共性原材料、设备、备品备件的统一采购,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原材料品质、提升股东各方防水业务竞争力。12月13日,北科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于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成立。
为了确保供应链安全,7月7日,东方雨虹与化工巨头万华化学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点评:
防水行业竞争激烈。谁能在这个成本日益上涨的年代,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谁就能获得竞争优势。北科凯供应链管理公司的正式落地,打破了防水行业单兵作战的局面。在协作互助的理念下,3家防水巨头将目光聚焦于石油产品、塑料与橡胶等几大类关键大宗原材料的联合采购,增加议价能力,大幅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提升毛利率,搭建起了成本的护城河,为共建共赢的供应链生态系统打造了一个示范样本。
供应链说直白点像极了战争,短期速战速决的交锋战根本看不出一场战役的胜利,最终战争胜利考验的是一个部队的补给能力。大部分人只看到韩信带兵攻城略地,却容易忽略萧何源源不断地粮草供给。注重供应链环节是企业必不可少的功课,也是能否打赢战役的功力考验。
结语
防水行业目前正处在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期、对行业价值本源的探索期、寻求管理突破的混沌期、拥抱资本的蜜月期。
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期:行业的整体营收规模在增长,增收不增利现象严重。要结合当前新的市场需求,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发,立足构建服务场景,瞄准服务价值提升,创新服务模式和业务模式。
对行业价值本源的探索期:低价竞争现象仍然较为普遍。行业企业要共建行业生态,推动行业价值提升,共建防水行业商业文明。行业已开启行业价值本源的探索,但探索之路依然不平坦。
寻求管理突破的混沌期:部分企业已经逐步建立起现代管理意识和架构,但距离真正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精益化、平台化、数字化,还将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拥抱资本的蜜月期:九大行业龙头会猎于防水行业,将会给行业未来市场竞争格局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带来较大的变化,希望这种变化是正向的、有益的。
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防水行业企业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某种确定性?在结构性改革和新秩序重构过程中,行业企业需要跳出原有的发展逻辑,在新秩序中谋划发展。